自建院以来,学院建立健全了科研管理体制,投资建设了公共大型仪器平台,引进了高水平研究队伍,促进多学科多方向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公司发育生物学学科研究方向有植物花青素合成机制、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转基因动物和干细胞、动物器官发育机制研究等;细胞生物学学科有植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利用研究等;遗传学科有林木遗传,生理生态遗传研究等;微生物学科有真菌系统学及应用,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研究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有植物耐盐/抗盐机理研究、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向研究。
公司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竞争实力逐年提升。近3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自然基金14项,在研项目总计近100项,总经费达3500万元;近3年学院教师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94篇;已获知识产权1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
公司的多项科研成果进行了转化与应用。完成了7大类180余份花卉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状遗传稳定的耐寒、抗旱、抗盐碱的优质花卉新品种12个,并获得省级品种证书。建立并筛选了高白桦三萜含量的单细胞培养体系,明确了白桦三萜高产栽培条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白桦三萜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及改造。获得高产漆酶菌株,提高了疣孢漆斑菌FTL01产漆酶活力,制定了完整的产业化生产工艺,目前已利用实验室设备完成中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效、适应性强的低温降解菌,提出适于我国北方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电动辅助微生物修复的技术规程。筛选出适宜西部脆弱生态区种植的树种和草种,通过配套技术研究,建立了不同土地条件的植被恢复技术;发现通过豆科和非豆科植物混种和间种可以缓解石油污染。利用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珍贵药用植物已经进入吨级放大阶段,获得多项专利;纤维素酶产业化项目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即将进入中试。